食道肿瘤
发布时间:2024-10-31 15:18:10本文出处: 山东国济医院
食道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,以下为您详细介绍:
一、良性食道肿瘤
- 病因
- 平滑肌瘤:这是最常见的良性食道肿瘤。它主要是由食道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形成。确切病因尚不明确,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,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基因异常导致平滑肌细胞生长失控。另外,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。
- 息肉:多是由于食道黏膜受到慢性炎症、食物刺激等因素,引起黏膜上皮细胞增生,逐渐形成息肉。例如,长期食用过烫、过硬的食物,或者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道炎等,都可能刺激黏膜,引发息肉。
- 临床表现
- 平滑肌瘤: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。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,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,一般是进行性的,但进展比较缓慢。还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,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胀痛,这是由于肿瘤压迫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的。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有异物感,尤其是在吞咽时更为明显。
- 息肉:较小的息肉通常无症状。随着息肉的长大,可能出现吞咽不适,如感觉食物通过食管时有轻微的阻滞感。如果息肉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,可能会出现呕血、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。
- 诊断
- 食管钡餐检查:可以显示食管的轮廓和蠕动情况。对于平滑肌瘤,钡餐检查可能会看到食管壁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,肿瘤边缘光滑,食管黏膜一般是完整的。对于息肉,会出现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,带蒂的息肉在钡餐检查时可以看到其活动度。
- 内镜检查:这是诊断食管肿瘤最直接的方法。通过食管胃镜,可以清晰地观察肿瘤的大小、形态、位置和表面特征。对于平滑肌瘤,能看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,突入食管腔内,表面黏膜光滑。对于息肉,可以观察其蒂的有无、长短,以及息肉表面是否有糜烂等情况,并且可以在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明确肿瘤的性质。
- CT 检查: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食管外组织等情况有重要价值。例如,在平滑肌瘤患者中,CT 可以帮助确定肿瘤是否压迫气管、血管等周围结构。
- 病理检查:这是确诊良性食管肿瘤的金标准。通过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,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,判断肿瘤是平滑肌瘤、息肉还是其他类型。
- 治疗
- 平滑肌瘤:如果肿瘤较小、没有症状,可以定期观察。对于有症状或者肿瘤较大的患者,一般需要手术切除。手术方式主要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,尽可能完整地摘除肿瘤,同时保留食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。
- 息肉:对于较小的无症状息肉,可以定期进行内镜检查,观察息肉的变化。如果息肉较大、有恶变倾向(如息肉表面不规则、有溃疡等)或者引起明显症状,一般需要在胃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,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、圈套器切除等。
二、恶性食道肿瘤(食管癌)
- 病因
- 饮食因素:长期食用腌制食品、霉变食物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。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胺,这是一种强致癌物。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也能诱发食管癌。另外,长期进食过烫、过硬的食物,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损伤,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可能导致细胞癌变。
- 吸烟和饮酒:吸烟会使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。烟草中的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损伤食管黏膜,还能促进亚硝胺等致癌物的吸收。饮酒,尤其是烈性酒,会刺激食管黏膜,而且酒精可能作为溶剂,促进致癌物进入食管黏膜细胞。
- 食管慢性炎症:如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,胃酸和胆汁反复反流至食管,刺激食管黏膜,导致慢性炎症。在炎症的长期作用下,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能发生异型增生,进而发展为食管癌。另外,贲门失弛缓症患者,食管排空障碍,食物在食管内潴留,也会引起食管慢性炎症,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。
- 遗传因素:食管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,一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。例如,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患食管癌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- 其他因素:微量元素缺乏,如钼、铁、锌等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土壤和饮水中含量较低,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。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影响食管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。
- 临床表现
- 早期症状: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忽视。可能会出现吞咽时有异物感,在吞咽固体食物时感觉较为明显,这种感觉间歇性出现。还可能有胸骨后烧灼感,类似烧心的感觉,这是由于食管黏膜受到轻微刺激引起的。另外,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微的吞咽疼痛,疼痛程度较轻,位置在胸骨后。
- 进展期症状
- 进行性吞咽困难:这是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状。开始时可能只是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,如馒头、米饭等,随着病情的发展,吞咽半流质食物(如粥)也会困难,最后甚至连吞咽水和唾液都成问题。吞咽困难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、位置和食管狭窄的程度有关。
- 胸骨后疼痛:疼痛程度加重,多为持续性的隐痛或刺痛,在吞咽时疼痛会加剧。这是因为肿瘤侵犯食管壁的肌层或外膜,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。
- 呕吐:当肿瘤导致食管梗阻时,患者会出现呕吐。呕吐物多为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,这是因为食管梗阻后,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内,食管分泌的黏液也会积聚,最终引起呕吐。
- 晚期症状:
- 消瘦和贫血:由于长期吞咽困难,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,同时肿瘤消耗身体的能量,会出现消瘦。严重时会导致恶病质,身体极度衰弱。贫血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和肿瘤慢性失血等原因,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- 转移症状:食管癌可以通过淋巴转移、血行转移和直接蔓延等方式扩散。如果转移到肝脏,会出现肝区疼痛、黄疸、腹水等症状;转移到肺部,会有咳嗽、咯血、胸痛等症状;转移到骨骼,会引起骨痛、病理性骨折等。
- 诊断
- 食管钡餐检查: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。可以观察食管的形态、蠕动情况和黏膜改变。食管癌在钡餐检查中可能表现为食管黏膜皱襞紊乱、中断,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,食管壁僵硬,蠕动减弱或消失等。对于早期食管癌,钡餐检查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黏膜改变。
- 内镜检查:这是诊断食管癌的关键检查。通过食管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、大小、位置、浸润范围等情况。对于可疑病变,可在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。早期食管癌在胃镜下可能表现为小的隆起型、凹陷型或平坦型病变;进展期食管癌则可见明显的肿块、溃疡,边缘不规则,底部凹凸不平。
- 病理检查:这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。通过内镜活检、手术切除标本或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等方式获取组织,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,确定肿瘤是鳞状细胞癌(最常见)、腺癌还是其他少见类型,同时可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(高分化、中分化、低分化),这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。
- CT 检查:主要用于食管癌的分期。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肿瘤的大小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、器官的关系,如观察肿瘤是否侵犯气管、主动脉等,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。
- 超声内镜检查(EUS):这是一种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。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壁的各层结构以及肿瘤浸润的深度,还能观察食管周围淋巴结的情况。对于判断食管癌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- 治疗
- 手术治疗
- 根治性手术:对于早期食管癌和部分进展期食管癌患者,没有远处转移,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的,根治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。手术方式包括食管癌根治术,切除病变的食管段以及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,同时进行消化道重建,一般是将胃或结肠与食管残端吻合,恢复消化道的通畅。
- 姑息性手术: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,手术主要是为了缓解症状。例如,对于食管梗阻严重的患者,可以进行食管旁路手术,绕过梗阻部位,建立一个通道让食物能够通过,减轻吞咽困难;或者进行胃造瘘术,通过造瘘口向胃内注入营养液,维持患者的营养。
- 放疗
- 根治性放疗: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早期食管癌患者,或者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。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,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,使其失去增殖能力,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。
- 姑息性放疗:主要用于缓解食管癌患者的症状,如减轻吞咽困难、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。放疗可以使肿瘤缩小,减轻肿瘤对食管的梗阻和对周围组织的压迫。
- 化疗
- 新辅助化疗:在手术前进行化疗,可以缩小肿瘤体积,降低肿瘤分期,提高手术切除率。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、氟尿嘧啶等,一般采用联合化疗方案。
- 辅助化疗:在手术后进行化疗,可以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,降低复发风险。化疗方案和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、身体状况和肿瘤类型等因素确定。
- 姑息性化疗: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,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,缓解症状,延长生存期。但化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,如恶心、呕吐、脱发、骨髓抑制等。
- 靶向治疗:随着对食管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,靶向治疗药物也逐渐应用于食管癌治疗。例如,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的单克隆抗体(如西妥昔单抗),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,与放疗或化疗联合使用,提高治疗效果。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,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,副作用相对化疗较小。
- 免疫治疗:这是食管癌治疗的新领域。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。例如,程序性死亡受体 - 1(PD - 1)及其配体(PD - L1)抑制剂在食管癌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,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。但免疫治疗也可能会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,如免疫性肺炎、免疫性肝炎等。
- 手术治疗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阅读: